4大行業負債5.4萬億 鋼鐵煤炭如何去產能?

  6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杰認為,按照現在的去產能模式,最后結果都會大打折扣。

  “產能和國有企業改革合二為一,一個硬幣兩個面,國有企業問題改革措施不推進,所有去產能問題根本無解。現有問題解決不了,出現新問題?!彼诋斎罩袊洕母镎吲c對策研究座談會上說。

  根據當日發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及實施路徑》報告,目前僅僅煤炭、鋼鐵、有色和水泥四大過剩行業的有利息負債存量就達5.4萬億,其中銀行貸款2.8萬億,債券1.6萬億,信托等非標約1萬億元。

  因此,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資產質量以及去產能可能引發的債務風險,將成為銀行爆發信用風險的潛在風險點。

  該報告認為,要去產能的話,需要打破地方政府通過各個優惠條件導致的招商引資擴大產能的模式。政府每次招商后產生產能過剩,再進行去產能,再招商,進入到再擴大產能的死循環。所以去產能,需要消除地方政府在去產能工作中的內生性惰性和不作為行為的制度基礎。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從2005年以來,包括鋼鐵、煤炭等就要去產能。10多年過去了,粗鋼產量從3億多噸擴展到8億噸。今年國家繼續實施去產能,但是河北、山東、江蘇鋼鐵大省粗鋼產量都在同比上升。

  為什么去產能越去越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于澤認為,這與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有關。

  比如以投資為導向促進經濟增長,必然出現了企業的高負債,企業投資的一個來源來自于銀行貸款。

  現在銀行貸款渠道有一些變異,“比如國開行向國有企業進行大額貸款。通過這些渠道企業高負債急劇攀升,使得產能逐漸過剩,使得僵尸企業大量存在。”他說。

  他認為,下一步要去過剩行業產能,需要改革政府與市場關系,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這個改革也不能脫離政府,比如說在任務、順序上,應該有前后,推行上也是需要進行一些考量。

  同時他認為,在去杠桿的時候,可以選擇局部性加杠桿。政府部門先要通過選擇性部門加杠桿來去杠桿,同時去杠桿應該放在去產能之后。